很多孩子都有忘東忘西,丟三落四的毛病,但你會發現無論提醒他多少次,都解決不了問題,該忘還是忘,該丟還是丟。
那么對于這些,忘東忘西,丟三落四”的孩子,一般都會有:獨立自主能力差、依賴性強、做事慌慌張張的,粗心大意、毛手毛腳的特征。
那么是記憶力有問題嗎?顯然不是,這些丟三落四的孩子要是用心的去記憶的時候并不差。
那么,孩子總忘東忘西,丟三落四是什么原因呢?
1、父母包辦代替
當孩子找不到東西時,父母嘴上說著,你能不能長點記性,然后順手就幫孩子把東西遞到孩子的手里,事事都為孩子想周全。
這樣一來,孩子就覺得每次找不到東西時,只要一叫父母,父母就會把東西給孩子收拾好裝好,那這樣一來孩子必然就記不清(記不住)東西放在哪里了”,事事都想不周全,反正父母早就為自己考慮周全了。
久而久之,就養成了依賴性,什么也不用考慮,進而導致馬虎習慣的養成。
2、注意力不集中
有的孩子在幼兒期,父母不注意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,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擺弄玩具,或者邊聽故事邊畫畫,孩子經常一心二用。
長此下去,就形成了惡性循環,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情時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,漫不經心,丟三落四。
3、前庭覺失調
特別是那些精力旺盛,動個不停,爬高上低,沖動,甚至喜歡刺激的孩子。
他們喜歡短而強的刺激,只能關注到非常刺激和具有吸引力的信息,因此在生活中常常會忽略掉一些不是特別重要的信息。
而出現丟三落四,忘東忘西的問題。除了因為包辦代替,給孩子養成不操心的習慣之外,造成孩子丟三落四的,根本問題就是前庭覺失調所導致的。
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幫助孩子改掉這丟三落四的毛病呢?
1、變得不靠譜一點兒
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也有記性,之所以表現得那么不靠譜,就是被我們這種太靠譜的家長給慣的。
所以我們家長真的沒必要那么累,把所有事情都給孩子想的那么周全,做得那么周到。
有意無意的忘記孩子的幾件無關緊要的事兒,讓孩子不那么信任你什么都能幫他搞定,是對他獨立非常有好處的。
2、變得“懶”一點兒
當孩子開始喊“媽媽我的XX在哪里”這種句式的時候,一定要hold住,屁股沉一點,能動嘴巴就別動手,能動手比劃就別抬腿,怎么懶怎么來。
總而言之,先說一個地方,讓他盡量多找一會兒,找到了當然開心,實在找不到了你再幫他。很簡單的事情之所以非要繞這么一大圈,是讓孩子在這個費勁兒的過程中明白兩件事:第一,你的東西你需要自己找,媽媽只是負責幫忙而已,第二,找東西很累很花時間的,所以你平時要注意管理好,不要隨便亂放。
3.學會做清單
給孩子經常忘記的事情做個清單,用最簡潔的語言總結出來告訴他。
比如說:出門三件事:手套圍巾和帽子。放學回家拿四樣:外套水壺書包飯盒。
孩子就算不記得也別批評他,告訴他答案就好,過一陣再問他一遍,多問幾遍,多做幾遍讓他記住。
4.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
很多孩子之所以丟三落四,主要是因為他永遠不收拾東西,卻又隨便亂放東西,腦子里沒有收納整理歸類的概念,當然總是找不到東西了。
所以孩子要從小學習收玩具,收拾自己的東西,知道自己的什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地方。
5、適當地“懲罰”一下做事丟三落四的孩子
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“懲罰一下”孩子。比如:上學的時候忘記帶什么東西了。
就讓老師去批評他,讓他受一點小小的懲罰,他反而能夠記憶深刻,并因此學會有條理性地去做事。
所以說,適當地“懲罰”一下孩子,一旦孩子發現丟三落四的后果是痛苦的,他就會自覺珍惜身邊的事物,進而改掉粗心的毛病。
6、進行前庭覺訓練
因為前庭覺失調而造成的問題,我們就需要通過一些前庭覺訓練,去幫助孩子改善常見的刺激前庭覺訓練的方法有蕩秋千,旋轉等。
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在家里或者是到戶外去訓練,去運動,但有些孩子仍然需要更多的,更大量的刺激前庭覺的訓練,那么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來幫助孩子。
5歲以前的孩子在幼兒園配合老師管理,課余時間和周末多讓孩子出去跑跳瘋跑釋放能量,在家里要給孩子立規矩。
例如吃飯時不能看電視和亂跑啊,自己用過的東西要歸位,自己的東西要自己整理。
6歲以上的孩子已經上學了,對專注規則要求更高。
所以在學校聽老師化的基礎上,我們用課余時間給孩子玩兒的時候,不能讓孩子再自由發揮,而是固定在一個時間段內進行有規則有要求的運動或者游戲。
比如拍球,跳繩,要求孩子在指定的地點內,按照家長的要求進行運動,比如今天要在十分鐘內,完成三組拍球,每組50個。